编者按无息配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致力于采用实证、理论等研究方法,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理论及实务研究,并对相关理论文章及科研成果进行分享。
2025年1月11日,《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4)》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的重要学术成果在京发布。现将《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4)》逐篇推送,以飨读者。
分报告:
2023年中国社会企业发展报告
王艳茹: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管理。
展开剩余92%曾星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社会责任。
摘要:本报告阐述了2023年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了中国社会企业数量、地域分布、类型分布等,对国家和地方政策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23年是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的重要一年,社会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影响力进一步壮大,但也存在着诸多发展障碍。报告全面揭示了当前我国社会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难题。从外部环境来看,社会企业普遍遭遇关注度不足以及区域分布失衡的困境;从内部运营角度审视,存在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的问题。报告不仅深入剖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还针对中国社会企业当前所处的阶段,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社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社会企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引言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社会企业(以商业的手段可持续解决社会问题,并以此为宗旨或首要目标的特定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经济主体,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导向在社会治理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社会企业不仅有助于缓解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在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社会企业在组织建设与生态发展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数量与规模持续扩大,组织体系也日趋完善,展现出规范化的良好发展态势。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中国社会企业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具体而言,社会企业的定位尚显模糊,社会识别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社会影响力的发挥。同时,资源配置能力的薄弱也制约了社会企业以社会目标为导向的高效运营,进而影响了社会价值的有效创造与最大化。社会企业在区域分布上的不均衡,也加剧了其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本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社会企业2023年的最新发展态势,通过对社会企业现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洞察,全面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企业所面临的发展难题与挑战,并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策略与建议,以期为社会企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现状及其特征
现阶段,国内尚未建立官方统一的社会企业登记注册制度,社会企业身份识别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CSESC)与社企星球(SEP),作为国内主要的社会企业认证体系,认证流程严格,认证结果覆盖广泛且权威可信。本报告深度整合CSESC与SEP两大平台的核心数据资源,结合《2022年中国社会企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构建了跨平台统一、跨区域全面的数据体系。
本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CSESC)在2023年底所涵盖的全部认证社会企业的整体状况,并针对该年度内新认证的社会企业进行了详尽分析。社企星球(SEP)在2022年认证工作刚刚起步,当年仅完成4家社会企业的认证。因此,为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报告集中分析了SEP在2023年新认证的97家社会企业。
(一)发展现状
1.国内社会企业发展现状
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CSESC)自2016年起正式开展社会企业认证工作,随着社会企业认证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公众认知度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关注并申请认证。2023年,平台净增新认证的社会企业数量159家,相较2022年增量有所放缓。尽管存在短期波动,社会企业认证工作的整体增长态势依然稳健。截至2023年底,CSESC累计认证的社会企业总数已达697家,可以预见未来社会企业在中国将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社企星球(SEP)自2022年起投身于社会企业认证工作。SEP数据显示,2023年度,该平台成功认证了97家社会企业。至2023年末,SEP平台上累积的认证社会企业总数达到101家,这一趋势不仅是对中国社会企业强劲发展动力的有力证明,更是体现其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展现出的无限活力与广阔前景的积极信号。社会企业认证数量的稳步增长,不仅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社会企业模式价值的广泛认可,也是对社会创新、可持续发展路径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深刻反映。
2.国外社会企业发展现状
国外社会企业的发展状况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广泛的全球影响力。根据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提供的16个国家及地区的数据,社会企业总数已达到3537722家,充分展示了社会企业作为新兴业态的强劲发展势头。社会企业的数量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印度的社会企业超过200万家,而希腊则仅有1500家。这种差异受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社会需求以及创业氛围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作为社会企业大国的英国,其社会企业新创率依然很高,对贫困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国家对于社会企业认定标准的规范,以及对社会企业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2023年,英国全国有13.1万家社会企业,占所有英国企业的1/42,上一财政年度营业额达到了780亿英镑,其中10亿英镑的利润被重新投资于社会和环境项目。这些企业在全英雇用了大约230万人,并在贫困社区再投资超过2.7亿英镑。
(二)发展特征
1.地域分布特征
(1)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CSESC)成功认证了社会企业。从CSESC的数据来看,经济发达的一线及二线城市在社会企业认证数量上呈现显著优势,其中四川省(211家)、北京市(210家)与广东省(110家)领跑全国,紧随其后的上海市(26家)与浙江省(23家)亦表现不俗。这一地理分布特征展示了社会企业在经济活跃地区的集聚效应,这些地区往往具备更为成熟的市场环境、丰富的资源基础以及较高的社会创新意识,从而为社会企业的孕育与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除上述领先省份外,如江苏省(22家)、河南省(19家)等中东部省份亦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体现了社会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均衡拓展与多元化发展路径。相比之下,部分西部省份虽然基数较小,但仍有如云南(13家)等省份在社会企业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预示着未来社会企业在区域间平衡发展的潜力。2023年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CSESC)认证企业地域分布汇总情况如图1所示。
2023年新增认证社会企业数量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与趋势。北京以新增100家(占新增认证总数62.89%)社会企业高居榜首,充分彰显了北京在该领域的显著活跃度以及政府所提供的强大政策支持。四川、河南和云南作为中西部省份的代表,分别新增37家、10家和4家社会企业(占新增认证总数23.27%、6.29%、2.52%),表明社会企业认证工作已逐步向全国范围扩展,不再局限于东部沿海。同时,广东、福建等东部沿海省份也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社会企业认证方面的领先地位。而甘肃、贵州、广西等中西部省份的新增数据证明了社会企业认证工作的广泛性。分析认为,新认证社会企业情况反映了社会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蓬勃发展趋势,同时也揭示了不同地域在政策支持、经济环境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与特色。2023年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CSESC)新增认证企业地域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2)社企星球
2023年,SEP认证的社会企业广泛覆盖了全国21个省份。北京(认证16家)以其独特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成为SEP认证企业数量的“领头羊”,彰显了北京在社会企业领域的高度活跃状态,也体现了其在政策引导、资源汇聚、文化创新等方面对社会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持。江苏与四川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紧随北京之后,各自认证10家社会企业。这一数据表明,经济活跃地区凭借其较强的经济基础、丰富的市场资源以及开放的创新环境,为社会企业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2023年社企星球(SEP)认证企业地域分布如图3所示。
2.关键行业领域特征
(1)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
截至2023年底,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CSESC)正式认证的社会企业在教育培训、就业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等多个关键社会领域展现出显著的贡献与影响力。在认证企业的类别构成中,社会支持类企业(占比13.77%)和教育与培训类企业(占比13.63%)并驾齐驱,成为最为突出的两大领域。教育与培训类企业尤为关注女性创业与儿童教育;社会支持类企业对于缓解社会压力、增强社区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社区经济类企业(占比11.62%)、无障碍服务(9.04%)的崛起,标志着社会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多元化、增强社区自给自足能力方面的积极探索。绿色经济与生态环保(占比8.75%)、文化体育与艺术(占比8.46%)、乡村发展(占比7.75%)及养老保障服务(占比7.46%)等领域亦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这些领域的社会企业不仅致力于解决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及老年关怀等社会问题,还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业促进与技能(占比5.31%)、医疗健康(占比3.59%)、生命与食品安全(占比3.59%)、居住改善(占比3.59%)以及科技创新(占比3.44%)等领域的认证企业虽占比较低,但其在各自领域内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企业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与产品,直接关乎民生福祉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2023年,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CSESC)聚焦的关键行业领域如图4所示。
就CSESC2023年新增的268家认证社会企业来看,无障碍服务领域的增长尤为突出,新增了63个社会企业(占新增认证总数23.51%),体现了社会对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关注度的提升。社会企业致力于消除障碍,提供便捷的服务设施和信息通道,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社会生活的便利;在社会支持领域,新增了49个社会企业(占新增认证总数18.28%),表明社会对于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社会企业专注于心理健康支持、家庭咨询、社区融合等多个方面,为不同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绿色经济与生态环保领域也迎来了30个新增社会企业(占新增认证总数11.19%),这表明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绿色经济领域。社企通过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贡献力量。此外,乡村发展、养老保障服务、生命与食品安全以及居住改善等领域均实现了正增长,这说明社会企业在这些领域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2023年,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CSESC)新增认证社会企业聚焦的关键行业领域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
(2)社企星球
社企星球(SEP)认证的97家社会企业在社会服务领域内展现出了多样化的影响力与贡献。在社区服务领域,高达45.36%的认证企业专注于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有效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乡村振兴领域同样吸引了24.74%的认证企业关注,这些企业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增长与社会效益,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14.43%的企业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11.34%的企业专注于扶弱助残事业,通过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条件;尽管占比较低,但生态环保领域的4.13%认证企业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和推动绿色发展,通过实施环保措施、开展环保项目、推广环保理念,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社企星球(SEP)认证企业聚焦的关键行业领域分布如图6所示。
3.组织类型特征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CSESC)所认证的697家社会企业构成了一幅鲜明的组织形态图谱,其中公司制企业(具体为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数量高达581家,占比达到83.36%,彰显公司制模式在社会企业领域的广泛采纳与深厚根基。与此同时,合伙制企业虽数量上稍显逊色,但仍以116家的规模占据了一席之地,占比达到16.64%,反映了社会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CSESC)认证社会企业组织类型如图7所示。
根据社企星球(SEP)提供的数据,社会企业的组织类型多样,其中公司制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各类企业类型在社会发展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共同推动着社会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在其2023年认定的97家社会企业中,公司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占据了主导地位,共有94家,占比高达96.91%。相比之下,合伙制企业仅有2家,占比为2.06%,而股份合作制企业更是只有1家,占比仅为1.03%。这一数据清晰地显示了公司制企业在社会企业中的绝对优势。社企星球(SEP)认证社会企业组织类型如图8所示。
公司制社会企业的主导地位,可以归因于其相对完善的治理结构、明确的产权界定以及较为成熟的运营机制,这些优势有助于社会企业在追求社会目标的同时,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和管理的规范化。而合伙制社会企业的存在,则体现了社会企业在组织形式上的包容性与创新性,其灵活的合作机制可能更适用于某些特定领域或项目,如小型社区服务、文化创新等,从而为社会企业提供了一种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4.规模特征
由于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平台(CSESC)并未公布认证企业的规模,本报告基于社企星球(SEP)提供的注册资本数据,对社会企业的规模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注册资本在50万~100万(含100万元)的企业数量最多,这表明小型企业在社会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注册资本在100万~500万元(含500万元)、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企业数量也有较大占比,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企业中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普遍性。相比之下,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尤其是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这种规模结构表明,社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初创和发展阶段,可能面临资本积累的挑战。尽管中型和大型企业数量较少,但它们在市场中可能扮演着关键角色,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对于社会企业的发展而言,不仅需要关注小型和微型企业,也需要重视中型和大型企业的培育和壮大。2023年,社企星球(SEP)认证社会企业规模如图9所示。
(由于篇幅过长无息配资,本报告将分成两部分依次推送)
发布于:四川省